洱海鱼鹰
大理洱海鱼鹰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审批中.沙村是喜洲千年古老渔村.电影五朵金花曾在此取景之地.是鱼鹰文化的发源.传承之地.沙村又名海舌.在很早以前.海西一块伸出洱海的滩地因形似舌头.后来被称为海舌.而沙村就座落在舌根上面.沙村目前有村名1160户.16290多人.百分之98.7的白族.有着典型的白族民居文化生活.海舌是美的.美在它丰富的景致.远望洱海.水色天光.一碧万顷.鸥鸭翔集.只疑是天上人间.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鱼鹰学名叫鸬鹚.原属野生鸟类.以鱼为食.是捕鱼能手.洱海渔民的祖先根据这一原理.通过人工驯化.培养其服务于渔业生产.鱼鹰捕鱼成为历代渔民的一种谋生手段.洱海鱼鹰因渔民驯养有方.被培养成最通人性的鱼鹰.洱海鱼鹰捕鱼不需以绳系脖.而是在主人优美的鱼鹰歌声引领下捕鱼.鱼鹰捕鱼后会主动靠船.把猎物交给主人这整套极为珍贵的经验仍停留在养鹰户口头秘传中没有形成文字记载的科学理论。如今鱼鹰捕鱼表演已成为一种旅游文化.它令观者叹服.千百年来渔民和鱼鹰在洱海相依为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十年前日本举行国际鱼鹰表演中.洱海鱼鹰凭高操的捕鱼技术和人性化表演.征服了在场观众.荣获金奖. 随后,便有一些国家邀请洱海渔民出访表演鱼鹰捕鱼。鲜活影像!欣赏老师新作!{:2_27:}{:2_32:} 精彩抓拍!{:2_33:}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