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茶渍
四川人爱喝茶,茶馆自然也很多,但在社会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中,老茶馆已慢慢地消失,保留原汁原味的更不多见了。距成都市区20公里的双流彭镇杨柳河畔,有一座土得掉渣但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时代的老茶馆——观音阁。这百年老茶馆最早应该是寺庙,后来成了茶馆,数来也该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吧。老茶馆其实很简陋,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独特的人文环境,再现了川西坝子的独特历史文化。老茶馆里,瓦房泥地,木桌竹椅,瓷杯粗茶,坐在老虎灶上吱吱儿冒着热气的铁壶。陈旧的老式穿斗房,约300多平方米的堂子,黑乎乎的墙面多处露出斑驳的竹篱笆,更显岁月的沧桑。地上一层凹凸不平厚厚的“千脚泥”,与早已退色的竹椅板凳相得益彰。茶馆里面很是热闹,老人们谈笑自若,悠然自得,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痕迹,却抹不去那些让人温暖的笑容。或品着香茶,天南地北地聊着;或围聚一桌,悠闲地摆起龙门阵,玩着长牌;或掏出烟叶,自个儿卷起烟卷,吞云吐雾,静心享受。老烟杆的敲打声和老哥子们打牌时扯喉咙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定格成老茶馆日常的生活写照。这番景象凝固着旧时光,百年来不曾变过。这里,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人们浮躁的身影。更多的是人们一种清闲的生活方式。一杯茶两元钱,消受半天,对乡民们来说是对社交乐趣的享受。来到老茶馆没有了城市的与浮华,静静地喝一杯清茶,听听老人们闲聊,洗涤一下这颗久居都市而浮躁的心,我感到很满足与放松。生活平淡却颇有滋味,这番景象百年来不曾变过。身临其中,时光俨然凝固了一般。老茶馆里书写的是历史的积淀,过了这么多年了,在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浪潮中,唯有这个地方保留了红色记忆。老茶馆门口屋檐下,一连串十分熟习的大字陆续映入我的眼帘: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进入茶馆后,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整个茶馆两边的墙体是篱笆敷泥做成的,就在这篱笆墙上,全被“文革”中的狂热分子利用装扮了起来,右面墙上一幅硕大的毛主席头像闪金光的图案,厅堂里一幅幅的“文革”作品。墙壁上布满六十年代的各种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宣传标语等,毛主席头像就有二十多个,“忠”字也有十来个。走进茶馆,仿佛一下子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文革”时期。在一个茶馆的厅堂里,如此集中地展示有这么多的“文革”文化精粹,可能就是这个老茶馆的魅力所在了吧!这些“文革”作品,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有的局部已经剥落了,陈旧更显其价值。我赶紧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好像马上就要拆了似的,在拍摄中的兴奋劲儿难以言表。经营茶馆的赵大妈已66岁了,她天天在这里经营茶馆,看得出来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每到节假日,她的两个儿子和女儿都会来茶馆帮忙。如今,老茶馆不但是彭镇乡邻们原生态的休闲场所,也正在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摇篮。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不断造访下,这家老茶馆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这间茶馆现在闻名遐迩,以“老迈之躯”迅速走红中国网络。据说上海世博会还有它的照片呢!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老茶馆,不仅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为当地老百姓留下种种回忆,也成为大量影视剧拍摄“老成都”的首选地。前不久,由香港著名导演陈果执导的故事片《成都,我爱你》在这里杀青。 {:2_27:}{:2_27:}{:2_27:} 恍如隔世,深度震撼! {:2_25:}欣赏版主大作! 悠悠岁月,回味无穷{:2_32:}{:2_27:} 厚重、逼真、自然。{:2_30:} 五十年啦、恍如隔世、痛苦的回忆中……… 好拍摄,支持 图文并茂,时代印记{:2_27:} 现代人难得一见的、真实的人文景观。人物、景物这么真实、细腻,真是难得一见的大片啊!{:2_31:}
页:
[1]
2